國傢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北京市與沈陽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

為深入實施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按照《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 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幹重要舉措的意見》(國發〔2016〕62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22 號)有關要求,結合北京市與沈陽市兩市實際,共同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習 近 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認真落實國務院明確的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的重點任務,充分發揮京沈兩市比較優勢,創新合作機制,著力在人才、市場、政策、資源、平臺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市場要素合理流動、資源共享、園區共建,全面提升沈陽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共同促進沈陽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共同促進北京“四個中心”建設,使對口合作的成果更好惠及兩地人民群眾。?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優化政策環境,搭建合作平臺,促進人員交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化運作促進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合理流動,促進產業轉移,吸引項目、投資在沈陽落地。?

——全面推進,重點突破。圍繞對口合作重點任務,進一步找準最大“公約數”,精準施策,拓寬領域,探索更多有效的合作發展模式,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形成共促京沈對口合作的整體合力。著力在幹部人才交流、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創業創新、搭建平臺載體等方面重點突破,打造一批合作樣板,形成示范效應。?

——優勢互補,突出特色。充分發揮北京金融、科技、人才優勢,結合沈陽裝備制造業等產業優勢,促進產業鏈上下遊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創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區域,打造合作特色,發揮沈陽區域中心城市作用,攜手沈陽經濟區共同發展。

——互利共贏,激發活力。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共同探索利益共享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築牢合作基礎。共同做好配套服務,支持企業深化合作,共同拓展市場空間,實現共贏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 2020 年,建立運轉高效的對口合作工作機制和常態化幹部人才交流培訓機制,形成多層次、寬范圍、廣領域的合作體系,支持沈陽市復制北京市鼓勵創新創業政策等一批改革創新舉措,推動在沈陽共建對口合作示范園區等一批重大合作平臺,推動實施一批跨區域重大合作項目,對口合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攜手打造城市間合作的典范。在區域協同和跨區域合作中,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贏發展。?

二、合作重點?

(一)加強人才合作,促進觀念理念更新。?

1.幹部掛職培訓。重點圍繞經濟、科技、金融、社會管理等領域,從兩市市直部門、重點區縣和重點園區等領域選派綜合素質高、協調能力強的優秀幹部開展掛職交流,圍繞新興產業、科技創新、金融、投融資等領域,組織兩市國有企業開展管理、技術等人才掛職交流,促進觀念互通、思路互動、作風互鑒、辦法互學。依托北京優質培訓機構和教育培訓基地,為沈陽幹部人才開展培訓,並結合邀請北京專傢赴沈授課、訪問交流、傳幫帶等多種形式為沈陽培養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2.高端人才交流。依托北京高端智力人才密集優勢,結合沈陽實施“盛京人才”戰略,建立兩市人才信息共享交流平臺,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實現北京人才參與沈陽創業創新。鼓勵北京博士後進駐沈陽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建立兩市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聯動機制。支持沈陽企業在北京舉辦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專場招聘洽談會。?

3.先進理念共享。沈陽分批分期組織所屬區縣(市)、園區、企業“北京行”活動,學習轉型發展成功經驗。邀請北京標桿企業、先進園區、服務型政府、金融機構、科研單位參與“沈陽行”活動。兩市共同做好服務保障。?

(二)對接市場需求,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4.裝備制造業。結合兩市產業資源稟賦,按照各自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重點,以市場化方式共同推動產用結合、產需對接和產業鏈上下遊整合,助推沈陽裝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積極引導沈陽高檔數控機床、電力裝備、軌道交通、工程機械裝備、航空制造等優勢裝備制造產業與北京汽車制造、節能環保、新興材料等相關產業產需對接。加強在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助推沈陽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共同推動北京工業設計企業與沈陽制造企業合作,提升沈陽制造的設計水平和品牌形象。

5.新興產業。共同推動北京相關行業企業對接“東北地區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在沈陽培育形成一批新興產業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通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鼓勵兩市企業開展全產業鏈合作。支持北京軟件產業要素平臺在沈陽設立分支機構,加強兩市石墨烯產業化合作,共同推動沈陽企業對接北京互聯網平臺,加快沈陽“互聯網+”發展。?

6.商貿流通會展業。支持兩市優勢商貿企業和特色品牌相互延伸,融合發展。鼓勵北京企業在沈陽重點物流產業聚集區建設物流電子信息平臺、區域性物流中心、地區分撥中心,促進兩市物流樞紐的銜接。發揮北京會展業發展優勢,共同支持北京會展企業參與沈陽大型會展設施建設管理、會展項目承接、會展資源整合和市場推廣。雙方相互組團參加對方舉辦的國傢、省級重點展會及投洽會。?

7.農業和綠色食品業。鼓勵兩市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合作發展,鼓勵北京農業生產流通企業在沈陽設立蔬菜、畜禽等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立兩市農副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檢測結果互認和信息共享制度。暢通沈陽優質農產品的進京渠道,促進沈陽優質農產品在北京市場推廣、銷售。鼓勵兩市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創建立足京沈覆蓋全國的農產品線上營銷平臺。加強農業技術合作,促進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的推廣和應用。?

8.金融業。鼓勵北京的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電梯保養台中金融機構在沈陽設立分支機構及後臺後援總部,開展金融業務,推動兩市金融機構、金融服務和金融要素平臺合作創新發展。鼓勵兩市社會資本通過市場化方式發展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鼓勵北京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東北振興產業投資基金建設。共享北京銀行投貸聯動試點和北京市小城鎮發展基金經驗做法。沈陽設立一批金融信息化領域的合作項目,鼓勵兩市企業合作推動成果轉化。?

9.旅遊業。共同爭取在兩市間加密航線和高鐵班次。共同制定京沈旅遊產業協同發展戰略,以兩市特色文化為依托,共同打造歷史文化旅遊品牌。鼓勵兩市旅遊企業共同研發區域特色旅遊線路,著力打造“京沈周末遊”,聯合南京開展“三京”(北京、南京、盛京)互動旅遊等活動。借助北京冬奧會契機,開放沈陽經濟區旅遊市場,鼓勵北京企業積極參與沈陽經濟區旅遊市場開發建設,共同打造冰雪節、溫泉度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精品民宿等區域特色城市休閑旅遊產業。?

(三)互鑒政策經驗,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10.“放 管 服”改革。圍繞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在簡政放權、完善事中事後監督和推行“互聯網+政府服務”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兩市積極爭取合作申請和承擔自主創新示范區、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等國傢改革試點。相互借鑒成功經驗,支持沈陽探索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負面清單等改革事項。加強對重大問題的協同研究,把協調難度大、政策關聯度高的改革舉措作為重點,協調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

11.國資國企改革。共同探索國有投資、運營公司和國有資產市場化運作平臺的共建、合作。鼓勵北京各類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沈陽國有企業改革、改造和重組,助推沈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12.民營經濟發展。相互借鑒民營經濟發展經驗,助推沈陽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沈陽遴選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用事業、公共服務等優質項目,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吸引北京民營資本進入。鼓勵引導具備條件的北京民間資本在東北地區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保險、擔保、租賃等金融機構。?

13.對內對外開放。兩市合作開拓周邊市場,積極推動京津冀地區與東北地區融合發展。以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沈陽片區建設為契機,共同探索推進區域投資和貿易便利化創新。依托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中法生態城(沈陽)等中外合作園區,支持兩市企業開展國際項目對接及合作洽談。鼓勵兩市企業開展國際業務合作,帶動沈陽鐵西裝備制造業企業拓展國外市場。協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同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共建中歐班列(沈陽)等對外開放載體。?

(四)推動資源共享,菜梯維修台中電梯公司提升創新和服務水平。?

14.深化科技合作。鼓勵兩市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加強科技研發合作,推動科技金融合作,共同探索科技金融促進成果轉化新模式。共同搭建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平臺和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推動兩市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合作。加強兩市技術交易登記、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相互借鑒在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股權激勵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共同推動北京的大學科技園在沈陽建立分園,鼓勵北京市屬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駐東北科技大市場。?

15.創業創新合作。支持沈陽有關單位圍繞大數據、空間技術、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業等產業集群與北京相關產業創新聯盟對接,聯合建立多行業跨區域創新平臺。鼓勵兩市相關企業通過線上創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線上創業創新服務資源合作交流。在創業服務體系完善、創業人才培養、創業空間建設和創業資本配置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建“雙創”平臺。?

16.公共服務合作。加強兩市教育合作,共同推進相關重點院校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培訓、人才培養合作。深化醫療衛生領域合作,建立兩市重點醫院及重點科室之間結對合作關系,建立遠程醫療會診協作機制。加強宣傳文化領域合作,開展兩市新聞、宣傳、媒體等方面合作,加強業務骨幹人才培訓交流;鼓勵兩市文化企業在文化創意產業、藝術演出市場營銷、文化會展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深化體育事業交流,推動兩市在社會保障、“互聯網+民政”、“互聯網+社區治理”,以及快速路網、電能替代、新能源、新型城鎮化等領域對接交流合作。(五)搭建平臺載體,探索共贏發展路徑。?

17.合作園區共建。支持在沈陽高新技術開發區適時共建沈陽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兩市企業、社會機構共建產業轉型升級、創業服務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平臺和載體,共同構建跨區域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促進兩市發展要素和創新資源的跨區域流動和優化配置。共同研究探索合作新機制,促進產業園區合作共建。根據國傢政策要求,在嚴格程序、規范運作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開展跨地區耕地占補平衡,共同探索跨地區稅收分成等利益共享機制。?

18.功能區對接。支持沈陽高新技術開發區與中關村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對接,相互借鑒雙方在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培育發展新動能等方面的成功做法。支持沈北新區創新產業園與中關村海淀園深化交流合作。支持沈陽借鑒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管理機制、營商環境、科技創新、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政策和經驗,對接沈陽鐵西區的空間資源、存量資源、市場資源,加快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中法生態城(沈陽)建設。推進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與北京金融街全面對接,加強園區管理服務合作與交流,鼓勵兩市科技型企業、金融機構及知識產權評估機構跨區開展業務,加強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合作。支持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主動對接,推進北京中心商務區內的跨國公司和法人總部機構在沈陽開設分支機構。?

19.多層次合作體系建設。支持兩市縣區之間拓展園區、項目、聯盟等多種平臺載體開展務實合作,支持有條件的縣區之間建立對口合作關系。支持兩市行業部門間建立對口合作工作機制。共同舉辦京沈對口合作論壇。積極引導兩市工商聯、產業科技聯盟、商會、協會等開展對接合作,促進理念互融、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積極探索通過聯合組織招商隊伍、委托招商、互邀商貿會展等方式,助力沈陽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20.輻射沈陽經濟區。支持沈陽發揮中心城市作用,攜手沈陽經濟區城市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支持沈陽經濟區各市參與對口合作,積極引進北京資源開展園區共建。鼓勵引導北京大型交易市場向沈陽經濟區延伸,共同開辟跨區域的現代物流業新通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領導全市京沈對口合作工作。沈陽市成立對口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兩市領導小組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市對口合作工作,研究解決對口合作中的重大問題。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沈陽市發展改革委為雙方合作的日常聯系機構,負責跟進落實對口合作有關事項,做好合作項目的跟蹤、指導、協調、服務工作,加強日常工作聯系溝通。?

(二)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兩市高層會商制度,每年輪流開展一次高層互訪或座談交流,聽取對口合作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建立兩市綜合協調制度,兩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年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主要任務是研究工作計劃、總結工作成效,解決具體問題。兩市開展對口合作所需經費分別納入同級預算管理。沈陽在京設立京沈合作辦事處,作為協調工作的平臺。?

(三)強化統籌推進。強化兩市政府推動作用,加強統籌,將對口合作年度重點任務列入兩市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兩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兩市領導小組每年協商制定對口合作年度工作計劃,提出年度對口合作工作任務和財政資金計劃。兩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與國傢牽頭部門的溝通匯報,做好兩市間信息交流,及時掌握工作進展,協調推動工作落實,形成年度工作總結,按要求相互通報和向兩市領導小組報告。?

(四)創造良好環境。沈陽要加快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面向在京企業發佈重點項目招商目錄,主動對接相關企業。對對口合作重點項目和重點園區,要開辟綠色通道,明確專人負責,協調推進,在用地、用電、信貸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五)加強宣傳動員。做好對口合作信息發佈和政策解讀,組織兩市各類媒體開展深度采訪報道,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合作重大成果。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營造良好氛圍。?

(六)做好監督評估。兩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所確定的工作任務,由兩市逐項分解到相關部門和地區,明確實施主體和時間進度要求,定期督促檢查完成情況。建立對口合作成果年度評估機制,確保各項措施任務落實到位。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註(sinafinan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62zpbwjq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